10月20-21日,重庆大学隆重举办了以“当代乡村叙事与中国乡村的现实和未来”为主题的学术会议。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艺术研究院、华东师范大学、山东师范大学和一竞技官网等高校的专家和教授。公司肖太云教授和高明博士参加了这次会议。

肖太云教授提交了《土改书写中的“动”与“静”:沈从文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》一文,并作了主题报告。肖太云指出,内江土改是沈从文的寻梦之旅,静心之旅,疗伤之旅,更是他的思想改造之旅。沈从文的土改书写有“动”有“静”,有“变”与“不变”,体现了个人思想的多方性与深邃性。土改之行给沈从文带来的生命感动与思想教育,使他认识到知识分子的缺陷和“群”的“伟力”。正是这一认识或改变,有效缓解了精神危机,使他重获生存的信心,走上后期的“文物人生”。
重庆大学刘海军副教授在评点中指出,肖太云教授的论文立足于建国之后土改的历史大变动,以沈从文为切入点,透视知识分子的改造过程,视角和观点都很新颖,给人以很大的启发。

高明博士提交了《生活世界的革命及其限度——赵树理小说阅读札记》一文,并作了主题报告。高明指出,在中国现代革命小说中,乡村革命是核心主题之一,以往的讨论主要将关注点放在乡村政治、经济和文化权力的层面的变革和更迭,而对生活世界的问题则鲜有关注者。高明以赵树理小说为中心,指出中国革命不光革新了传统乡村的政治结构,而且,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生活世界中人和人的关系,包括家庭中的夫妻关系、婆媳关系,以及村庄中的邻里关系,等等;这是中国革命获得群众认同的深层原因。
山东师范大学张丽军教授充分肯定了高明的发言。他指出,高明老师的报告以中国革命小说为焦点,从政治革命深入到生活世界革命,观点新颖,论证细密,打开了中国革命文学研究的一个空白点。
最后,肖太云、高明参加了圆桌讨论,讨论中申述了各自的心得,并和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。